炼胶机静电怎样去除(炼胶机操作流程)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炼胶机静电怎样去除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炼胶机静电怎样去除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1、橡胶厂密炼机安装除尘器选多少袋除尘效果好
密炼机布袋除尘器是一种采用了以布袋过滤为处理方式的除尘装置,能有效的治理密炼机在加料过程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,有效的解决了胶料、炭黑粉尘的扩散,捕集率在99%以上,具有操作简单,维护方便、放置灵活的的特点。
平方米过滤面积的袋式除尘器,大约容尘量为10-12kg。100平方米过滤面积的袋式除尘器,容尘量约为20-25kg。150平方米过滤面积的袋式除尘器,容尘量约为30-35kg。
一般情况下,布袋除尘器效率可以达到99%以上,其效率还是比较高的,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灵活,可以直接设置在室内的机床附近,也可以做成大型的除尘机使用。
一般来说 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比较高,一般在99%以上,除尘器出口气体含尘浓度在20--30mg/m3之内,对亚微米粒径的细尘有较高的分级效率。
有效过滤面积为1000 - (0.5 × 2) = 998平方米。通过以上步骤,准确计算出布袋除尘器的过滤面积,为设备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依据。同时合理选择滤袋的数量、排列方式和厚度,提高布袋除尘器的除尘效果,降低运行成本。
2、炼胶硫化剂起火是什么原因?
配方设计不当,硫化体系配置失衡,硫化剂、促进剂用量超常。(2) 对某些需要塑炼的胶种,塑炼未达要求,可塑性太低,胶质过硬,导致炼胶时急剧升温。
橡胶的焦烧是超前硫化现象,即是橡胶硫化前的各项工序 ( 炼胶、胶料存放、挤出、压延、成型)中出现的提前硫化现象,故也可称为早期硫化。使用门尼粘度计及硫化仪可以防止胶料焦烧。
常以焦烧时间来衡量胶料产生焦烧的难易,焦烧时间越长,则加工过程越不易发生早期硫化的现象。焦烧时间越短,则加工过程越易发生早期硫化的现象。焦烧时间通常可以通过门尼粘度计来测定。
你的硫化体系太强 2。配方不合理,焦烧时间太短 3。炼胶工艺不合理或炼胶温度过高、时间过长等 4。
3、橡胶密炼机能产生静电吗
静电作用塑炼过程中,胶料受到强烈的摩擦作用产生静电。静电积累产生放电现象,使空气中的氧活化变为原子态氧和臭氧,加速橡胶分子的氧化断链作用。(5)化学塑解剂a.接受型塑解剂(低温塑解剂):苯硫酚、五氯硫酚等。
胶辊的橡胶表面不允许有任何杂质、砂眼和气泡,更不能有疤痕、缺陷、沟纹、裂口及局部海绵和软硬不同的现象。为此,要求胶辊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,必须保持绝对清洁和精工细作,实现操作统一化、技术标准化。
橡胶密炼机工作时,两转子相对回转,将来自加料口的物料夹住带入辊缝受到转子的挤压和剪切,穿过辊缝后碰到下顶拴尖棱被分成两部分,分别沿前后室壁与转子之间缝隙再回到辊隙上方。
一段混炼法是指经密炼机一次完成混炼,然后压片得混炼胶的方法。
4、硅胶带静电是什么原因
因此由于气相法硅胶在炼胶时产生摩擦,且白炭黑目数更高,因此在炼胶时就会产生大量静电。并且到了冬天的时候,由于天气干燥,空气水分大大减少,从而导致空气导电率大大降低,因此在冬天是气相法硅胶炼胶时静电现象最为严重。
硅胶浴桶有水还起静电的原因有:摩擦产生、硅胶的材质特性。摩擦产生:硅胶浴桶表面与其他物体摩擦时,会产生静电。即使有水在桶内,当硅胶浴桶表面与其他物体接触或摩擦时,仍会产生静电。
起静电因为太干燥了。你可以拿金纺放点水然后用毛巾沾湿了擦一遍沙发,可以去除静电,最好屋子里有加湿的电器,现在的布料大品牌都是做过3防处理的。
胶体不带电,胶粒带电。原因如下:在胶体中存在的微粒准确地说是胶团,胶体就是由胶团组成的。胶团是由胶核、吸附层、扩散层构成的。
5、在电缆行业 有一道工序混橡 把不同的原材料混合在一起压炼。就想压面...
在橡胶电缆的生产过程中,橡胶和其他配合料混合炼制,称之为“混橡”。
橡胶的原材料: 生胶、各种配合剂、以及作为骨架材料的纤维和金属材料。橡胶制品的基本工艺: 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塑炼、混炼、压延、压出、成型、硫化6个基本工序。
电线电缆生产中,从原材料及各种辅助材料的进出、存储,各工序半成品的流转到产品的存放、出厂,物料流量大,必须合理布局、动态管理。
先清理干净压接处,将两根铝芯线相对穿入压接管,使两线端伸出压接 管30mm左右,然后用压接钳压接。 压接时,第一道压坑应压在铝芯端部一侧。压接质量应符合技术要求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炼胶机静电怎样去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炼胶机静电怎样去除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3801085100#qq.com,#换成@即可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unterglue.com/hdss1/32358.html